初秋的东塔寺乡,阳光透过葡萄藤叶洒下斑驳的光影,微风拂过,藤蔓轻摇,串串青翠欲滴的大青葡萄在枝间荡漾着甜香。沿着小路走进白寺滩村,脚下是干净整齐的道路,两旁墙体彩绘映入眼帘,移风易俗主题广场、百姓大舞台、百家姓展示墙错落有致,宛如一幅乡村文明新画卷。这里,是利通区移风易俗的一面鲜艳旗帜。 2024年夏天,村里传出一桩喜事——汉族小伙赵强和回族姑娘杨敏准备结婚。按女方父母原本的想法,彩礼要16.8万元,“这样才算对闺女有诚意”。可赵强家境普通,这笔钱对他们来说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。巧的是,两位年轻人平时在村里参加过“葡萄藤下话彩礼”宣讲活动,对高额彩礼的危害有了切身的体会:结婚要喜庆,但不能让婚姻成为家庭的负担。于是,他们主动找到村上,经过双方村红白理事会主动协调、多次劝说,最终彩礼降到了6万元。婚礼那天,葡萄长廊下张灯结彩,乡亲们齐聚一堂,大家都说,这是两家人的喜事,更是一段民族团结和移风易俗的佳话。 早在2020年,利通区就出台了移风易俗“利八条”,明确八个方面的倡导与约束,包括婚事新办不铺张、仪式从简不张扬、礼金适度不攀比、薄养厚葬不允许、家庭和睦要维护、庭院整洁要经常、出门遛狗要牵绳、公筷公勺要备上。白寺滩村把这些“倡导”变成了“规矩”:彩礼不超8.9万元,礼金不超300元;红白事事前报备,由理事会把关后公示,全流程有章可循;党员干部带头报备、带头从简;对零彩礼、低彩礼家庭给予奖励政策,比如发放一次性民宿入住体验券、老年饭桌就餐优惠、创业贷款优先等;对违规大操大办、超标随礼的,通报提醒、限期整改。同时,通过“葡萄藤下话彩礼”等宣讲,让移风易俗真正融入日常生活。 宣传方式也更接地气,不是空洞说教,而是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积极想办法,把移风易俗的知识拍成通俗有趣、接地气的短视频,在微信群、广场大屏等渠道播放,让村民在茶余饭后就能学到文明新风的道理。移风易俗在这里,不只停留在会议记录或宣传标语上,而是融入村民生活的每一个细节。 在“三生三世爱情树”下,红丝带随风飘动,木牌上镌刻着“永不分‘礼’”四个字——既是对零彩礼、低彩礼的承诺,也是对美满婚姻的祝福。零彩礼、低彩礼家庭享受的“礼遇政策”,让文明新风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 白寺滩村的2000亩大青葡萄是致富的“金果果”,7家主题民宿则是吸引游客的“流量密码”。葡萄和旅游年均为村集体增收40多万元,带动24户打造特色庭院,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。 产业不仅让村民的腰包鼓了,也改变了婚嫁观念。过去有人说“彩礼多才有面子”,现在大家更愿意把钱投入到葡萄种植、民宿经营上。村民郭娟笑着说:“嫁闺女又不是卖闺女,省下的钱发展产业,日子才更甜。”党员干部带头报备婚事、践行低彩礼,红白理事会党小组主动上门调解婚事矛盾,平时谁家有红白事,理事会成员总会第一时间到场,劝导不要铺张浪费。 目前,全乡共评选出56户低彩礼、零彩礼示范户,他们的故事被制作成图文展板,集中展示在主题广场,成为最有说服力的“活教材”。 从东塔脚下的白寺滩村出发,文明婚嫁的春风正吹遍利通区的每个村落——这里的移风易俗,不是口号,而是一种看得见的生活方式、一种发自内心的价值选择。